-
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
闻如是。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。尔时目连晡时从禅定起游恒水边。见诸饿鬼受罪不同。时诸饿鬼见尊者目连。皆起敬心。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。我一生以来。恒患头痛。何罪所致。目连答言。汝为人时。好以杖打众生头。今受花...
-
《维摩诘所说经》
《维摩诘所说经》 「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。『汝等于正法中。宜共出家。所以者何。佛世难值。』 「诸长者子言。『居士。我闻佛言。父母不听。不得出家。』 「维摩诘言。『然。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是即出家。是即具足。』 出家者。文殊...
-
净业三福。
净福三业。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。欲求生极乐世界者必修净业三福。 第一福。「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」。 孝养父母。令父母皈依正法。同修净福三业。求生极乐世界。是真正的大孝。在佛法中。一切皆为平等。 所以没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分...
-
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
如是我闻。一时婆伽婆。入于神通大光明藏。三昧正受。一切如来。光严住持。是诸众生清净觉地。身心寂灭。平等本际。圆满十方。不二随顺。于不二境。现诸净土。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。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。普贤菩萨。普眼菩萨。金刚藏菩萨。弥勒菩萨。清净慧菩萨。威德自在菩...
-
极乐净土的修行。
往生极乐净土的修行。发菩提心。 皈依三宝。忏悔消业。受持五戒(八戒。日中一食。 。修十善。深信因果。深信极乐世界。观想极乐世界的美好。时刻忆念佛。观想佛。以佛心相应。回向功德。发菩提心。求生极乐世界。 饭前供养十方世界一切佛。龙天护法。...
-
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
愿更多众生往生极乐世界。求生极乐世界。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。 法藏白言。唯愿世尊。大慈听察。我若证得无上菩提。成正觉已。所居佛刹。具足无量不可思议。功德庄严。无有地狱。饿鬼。禽兽。蜎飞蠕动之类。所有一切众生。以及焰摩罗界。三恶道中。来生我刹。受...
-
开悟的修行
开悟之后做什么。开悟之后就是发菩提心。发愿。帮助更多有缘众生开悟。开悟之后所有的修行一切都是为了自利利他。为了度众生。无我利他。无私无我。平等自在喜悦。回到极乐世界。 开悟的前提。 深信因果。 皈依三宝。成为真正的佛子。 皈依后有三...
-
世间的孝与佛真正的孝。
真正的孝应该是知道因果与真理的孝。孝在于心。不在于物质和形式上的孝。真正的知苦。世间的孝是被儒家思想所毒害的。儒家的孝是表面的消。不知因果。不在因果中的孝。也就是不明善恶的孝。只要是形式上的孝。就认为是孝。那是错误的知见。真正的孝应该是众生平等。应该了解众...
-
《优婆塞戒经》卷第五。
优婆塞戒经卷第五"善男子,若复有人,于身、命、财,悭吝不施,是名为悭。护惜悭人不施之心,不生怜愍,留待福田,求觅福田,既得求过,观财难得,为之受苦,或说无果、无施、无受。护惜妻子眷属等心,积财求名,见多生喜,观财是常,是名悭垢。是垢,能污诸众生心。以是因缘...
-
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
欲生彼国者。当修三福。一者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。二者受持三归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。三者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。名为净业。由此可见。要想往生极乐世界。福德资粮是一定要具足的。愿众生早日解脱。往生极乐净土。成就无上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