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慈悲戒杀。
《楞伽经》凡杀生者多为人食。人若不食。亦无杀。是故食肉与杀同罪。《梵网经》若佛子。以慈心故。行放生业。一切男子是我父。一切女人是我母。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。故六道众生。皆是我父母。而杀而食者。即杀我父母。亦杀我故身。一切地水是我先身。一切火风是我本体。故常行...
-
世间的孝与佛真正的孝。
真正的孝应该是知道因果与真理的孝。孝在于心。不在于物质和形式上的孝。真正的知苦。世间的孝是被儒家思想所毒害的。儒家的孝是表面的消。不知因果。不在因果中的孝。也就是不明善恶的孝。只要是形式上的孝。就认为是孝。那是错误的知见。真正的孝应该是众生平等。应该了解众...
-
诸佛诞生的世界均称为净土。为何释迦摩尼佛的称为五浊恶世。
诸佛诞生的世界均称为净土。为何释迦摩尼佛的称为五浊恶世。 世尊所教化的世界原本为中央净土。佛陀成佛时此三界一切众生都皆离苦。地狱。饿鬼。畜牲。六道的众生。都皆欢喜。 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 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时。佛身一切毛孔悉放光明。一一光照...
-
极乐家园生活的基础净化。
...
-
《优婆塞戒经》卷第五。
优婆塞戒经卷第五"善男子,若复有人,于身、命、财,悭吝不施,是名为悭。护惜悭人不施之心,不生怜愍,留待福田,求觅福田,既得求过,观财难得,为之受苦,或说无果、无施、无受。护惜妻子眷属等心,积财求名,见多生喜,观财是常,是名悭垢。是垢,能污诸众生心。以是因缘...
-
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
欲生彼国者。当修三福。一者孝养父母。奉事师长。慈心不杀。修十善业。二者受持三归。具足众戒。不犯威仪。三者发菩提心。深信因果。读诵大乘。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。名为净业。由此可见。要想往生极乐世界。福德资粮是一定要具足的。愿众生早日解脱。往生极乐净土。成就无上正...
-
托钵乞食的意义与功德。
1。佛陀贵为王子出家修道解脱,用托钵乞食得到食物等生命的必需品。这是世人值得景仰,出家人必须学习实践的。2。佛陀教导佛弟子修习正命。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必需品。出家者的方法就是托钵行乞。在光天化日之下。公开光明地接受信众布施。清净安心。不可以装神弄鬼。符咒...
-
不持金钱戒。
财色于人。人之不舍。譬如刀刃有蜜。不足一餐之美。小儿舐之。则有割舌之患。礼敬世尊。一切诸佛。菩萨。不持金钱戒诸比丘。这三种东西是毫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。三者为何。一为明月。二为炎阳。三为如来经律也。《增支部·第3.13.129经》诸比丘。海平而其水不溢于...
-
菩提道场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复作是念。我愿保护一切众生终不弃舍。所言诚实。无有虚妄。何以故。我为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。不为自身求无上道。亦不为求五欲境界及三有中种种乐故修菩提行。何以故。世间之乐无非是苦。众魔境界。愚人所贪。诸佛所诃。一切苦患因之而起。地狱。饿鬼及以...
-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十回向品
尔时,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,入菩萨智光三昧。入是三昧已,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,有十万佛刹微尘数诸佛,皆同一号,号:金刚幢,而现其前,咸称赞言:“善哉!善哉!善男子!乃能入此菩萨智光三昧。善男子!此是十方各十万佛刹微尘数诸佛神力共加于汝,亦是毗卢遮那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