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往生彼佛极乐净土的真正修行方法
...
-
众生皆有佛性。佛性平等的重要理解。关于《佛与人平等的。佛本来是人。人就是佛。》的错误理解。正法佛弟子证悟者的回答。
...
-
佛陀的根本教法。佛法经典之《阿含经》
《阿含经》是佛陀的根本教法。佛法实修的初学者应先学《阿含经》。《四圣谛》。《十二因缘》。以及《三十七道品》。这是佛陀最初的根本的教法。也是佛法实修次第的根本方法。《阿含经》的分布及其要旨。佛法实修的初学由此便可知佛陀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的。《阿含经》是分...
-
不同的心境所对应不同的世界。不同的境界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。
十法界。一切唯心造。十法界。不同的修为和心境。对应不同的世界。就算在同一个地方。不同的境界所看到的这个地方也是不同的。比如在世间的某一座山中。在此地长大的苦道的众生所看到的就是穷山恶水。而世俗之人所看到的就是某座山。而出世间的修行者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清净的天...
-
初心不忘。方得始终。回到最初。才能找回那颗纯净的心。
每个众生最初的心都是纯净无瑕的。最初的心是一尘不染的。就像一轮明月。一颗夜明珠。没有任何的污染。但是在不断的生死轮回中被染了尘埃。只要把这些尘埃擦去。只要回到那颗本来不变的心。就可以看见心中的光明和自性。不再染尘。初心不忘。方得始终。本来的那颗心是不生不灭...
-
烦恼多就持戒。只要持戒严格。烦恼就少了。
烦恼都来自贪嗔痴。只要持戒严格。贪嗔痴少了。烦恼就少了。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。只要起烦恼了。就要找到原因。看是不是自己有了贪嗔痴。有了就立刻对治。持戒断除。永不要再犯戒。保持清净心。不该做的事不要做。唯独只有戒定慧。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定力。不退转菩提心。这样就...
-
阿罗汉在证得涅槃之前需要明白的四句话。所有世间的业债都需要还清了才能解脱。
我生已尽。梵行已立。所作已办。不受后有。《杂阿含经》。我生已尽。梵行已立。所作已作。不受后有。议:我此生已经走到尽头了。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。诸烦恼已断。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。该偿还的业债已经偿还。该报恩的已经报恩。不再有世间的业债相欠。不再三界生死轮回。...
-
每个众生临终前阿赖耶识的业力显现。
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中都储存着累生累世所造下的业种。而业种所显现的各种影像就是每个众生自己的身语意所造下的业力。如刚开始打坐静心修禅定的时候就会杂念乱飞。而这些杂念都是六根(眼。耳。鼻。舌。身。意。)的显现。故而有很多画面。声音。言语等。都是平时每个众生自...
-
佛法实修次第与三界的基本常识。
佛法的三大次第。为。《闻。思。修。》佛法实修的基础。三无漏学。为。《戒。定。慧。》佛法三宝。为。佛。法。僧。(觉。正。净)四圣谛。为。苦。集。灭。道。十二因缘。为。无明。行。识。名色。六入。触。受。爱。取。有。生。老死。五戒。为。一不杀生。二不偷盗。三不邪...
-
佛法实修证悟的四个次第《四果位》。
在佛法实修中。声闻乘的修行者主要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授(声闻)。修习四圣谛。十二因缘法及戒定慧三学。而证入圣果。佛法实修证悟的次第。分为四阶次。称为四果位。依次为。(一)须陀洹果。即初果。意译为预流果等。修行至此。已见法。得法。知法。入法。断身见。戒禁取。疑。...